Document
ᠮᠤᠡᠭᠭᠤᠯ ᠪᠠᠷᠯᠠᠯ
客服热线:0471-6515607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2:00 14:30-17:30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以“两创”精神 赋能传统武术
2025-11-06 15:27:00
分享到:

当传统武术遇上短视频平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武术名家刘连俊在短视频平台展示传统武术,其刚柔并济的风格,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超500万,也为传统武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60余年的武术生涯中,刘连俊始终以“两创”为脉络,为传统武术注入时代活力,让传统武术拳械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刘连俊1961年出生于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他7岁起就跟着二哥练习臂力掌功,早早立下传承武术的志向。后来,他拜入孟村八极拳名家吴连枝门下,系统学习八极拳功架,打下坚实基础。

  13岁迁居青县后,刘连俊每周都要骑行300多里往返孟村学武,五年间风雨无阻,磨破了10余双布鞋。在青县,他并不满足于只钻研一种拳种,四处求学,先后师从多位名师,学习了八极拳实战技法、十三节鞭、拳理及绵掌等,还走遍京津冀,掌握了迷踪拳、苗刀等200多套拳械,成为“多拳种通习者”。这段全面传承的经历,也让他深刻领悟各拳种的精髓,积累了丰富的武术素材,为后续的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创造性转化”要求传统武术适应时代需求,让“老功夫”适配“新场景”。1988年,在锦州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刘连俊演练的麒麟拳大放异彩,这套濒临失传的拳种会后被列为国家传统武术稀有拳种发掘项目。此后,刘连俊花费3年时间,简化其晦涩招式和复杂步型,保留核心拳意,使其符合现代赛场的评分标准和节奏。在2018年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刘连俊凭借这套拳斩获佳绩,让“家乡拳”走向国际舞台。

  随着全民健身和武术教育的普及,刘连俊又开启了创新性发展之路。针对武校学生比赛、考级需求,他在八极拳国家规定套路基础上,融合劈挂掌、螳螂拳特点,创编八级劈挂掌、八级螳螂拳、八级华拳等多个拳种,学生可按身体素质选择,兼顾个性与公平,已在全国20余所武校推广。

  作为全国十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刘连俊还聚焦大众健身,为中小学生编写简化版“小八极”“八级八法”,纳入沧州中小学体育教材,惠及数十万学生,为中老年人创编了动作舒缓的“灵动八极”,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八极拳体系”,让不同人群“练得起、学得会”。

  在器械领域,刘连俊同样成果斐然。他从古籍挖掘“四象功法”,创编出八极棒、八极刀系列等多种器械套路,并和儿子共创了八极双杵、梢子棍套路单练及对练和双器械进软器械等套路,通过线上教学满足大众居家健身需求。如今,八极门器械已形成涵盖长兵、短兵、双兵、软兵的完整体系,正在申报“最全拳种器械体系”世界纪录。

  刘连俊用实践证明,传统武术传承与创新缺一不可,也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卢苇    编辑:刘芃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