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队太厉害了!”日前在香港单车馆进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场地自行车比赛,河南自行车队以7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交出了令各队羡慕的成绩单。要知道,场地自行车项目在全运会上一共只有14金,能够斩获“半壁河山”,河南自行车队到底做对了什么?
分析河南队取得的金牌,包括场地自行车男、女团体竞速赛,男、女团体追逐赛全部四个团体项目,足以证明队伍的整体实力。三个单项金牌来自于男子争先赛、男子麦迪逊以及女子250米计时赛。此外在女子750米个人计时赛、女子争先赛、男女全能赛,河南队也有奖牌入账。短距离与中长距离比翼齐飞。河南省田径自行车运动中心主任陈皓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河南自行车队积累了一些发展经验,也期待能够为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首先是教练团队的打造。与鲍珊菊、郭裕芳、刘琦等并肩站上冠军领奖台的教练是高亚辉。他曾是鲍珊菊、钟天使在东京奥运会夺冠时国家队的主教练之一,拥有世界级执教水平。此外队伍还聘请到全运会冠军、奥运会亚军郭爽及其爱人唐琪执教,进一步弥补短距离项目在单项上的短板。在中长距离上,河南队上一届全运会周期聘请到国际顶尖外教肖恩·萨顿加盟。本届全运会前,肖恩·萨顿的哥哥盖瑞·萨顿也加入到河南队的教练团队。这位曾带领美国队在两届奥运会斩获3枚场地自行车金牌、1枚公路自行车金牌的名帅,带来了全球前沿的训练体系。
陈皓谈到了一个细节:以往队伍在场地中长距离的训练上更侧重于在场地内的训练,一圈圈骑行,但外教的训练方式是用公路骑行训练提升能力,赛前才回到场地训练,这样的训练体系大幅提升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在科学选材以及数据化训练方面,外教也带来了全新理念,让河南自行车队的选材成功率高达80%至90%,而日常训练以数据说话,更能直观地看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此外是人才厚度的储备。经过近几年的潜心打磨,河南自行车队不断涌现人才。短距离方面,在鲍珊菊、郭裕芳身后,骆书艳已快速成长,而在男子选手刘琦的身后也有唐浩举、冯钰生。中长距离更是人才辈出。以男子团体追逐赛为例,近年来河南队在每一年的全国赛场都会有打破全国纪录的表现,且打破纪录的成员并不固定,这意味着队伍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以男子团体追逐赛为例,我们有A、B两支队伍,水平十分接近,竞争也很激烈。谁练得好谁就代表队伍去参加全国赛,包括本次全运会比赛。”陈皓介绍说。
谈及此处,不得不提到河南自行车项目的“选星计划”。在位于洛阳的场地自行车馆,每隔半个月就会进行一场比赛,来自河南14个县市队伍的几百名小运动员汇聚在一起,争先竞速,竞争进入到更高平台如省队的机会。以省队为引领,以企业赞助撬动发展活力,河南自行车队已搭建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众志成城,合力向前。河南自行车队将全部力量凝聚在一起,更将人心聚拢,着眼于更大目标。以东京奥运会冠军鲍珊菊为例,她不但携手郭裕芳、骆书艳在本届全运会女子团体竞速赛上折桂,还拿下女子250米个人计时赛金牌,其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精神引领着全队不断“加速”,将不断追逐奥林匹克梦想的理想追求植根在了每一名队友心中。35岁的老将孙飞燕以“不夺金牌不罢休”的坚守,携手队友不断前行。更值得称道的是,孙飞燕在实现全运会夺金后,已将目标放在了亚运会。拼搏与传承就这样成为河南自行车队的宝贵精神财富,让队伍不断骑向更高处、更远处。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王向娜 编辑:刘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