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青少年健康问题日渐突出,视力下降、肥胖率上升、心理问题频发等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体育新课标的出台和2025年的强化执行,是一次对学生体质健康有针对性的干预。校园体育则肩负着扭转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的责任。”在谈及新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时,广东仲元中学体育科组长禤丽嫦说。
禤丽嫦口中的“强化执行体育新课标”,是指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至少1节体育课,并确保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为此,仲元中学调整课程设置,明确体育课不得被文化课挤占,保证课时落实到位。
师资升级 校内校外联动
由于课时增加,本学期仲元中学的专职体育教师人数从原先的21位增加至29位。除专职体育教师外,校方还通过特聘等途径,在篮球、足球、击剑、田径等重点项目上引进高水平教练。
学校体育老师尤塬捷介绍,仲元中学已与CBA广州龙狮俱乐部开展合作,探索学校与职业运动队携手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之路。作为校篮球队教练,尤塬捷深知专业人士在培养校园体育优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高水平教练承担着指导校队训练和竞赛、负责专项社团和选修课的工作,弥补了本校体育教师在组织赛事活动、教授新兴项目等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师资力量,更新了教学思维,提升了学校的体育竞争力。”
课堂转型 技术实战并重
与课时一同升级的还有体育教学内容和模式,仲元中学在新学期开启后的一个月内初步实现了从训练单一技术到掌握多维技能、从教师主导课程到学生主动参与的转型。对于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体育老师罗鸥表示:“过去时间紧、任务重,一节体育课只能指导一两个技术动作,现在课时宽裕,我们以大单元教学为核心,连续多节课教授组合技术和对抗练习,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如此调整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真正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并具备参加赛事活动的能力。”
体系完善 三级课程推进
作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仲元中学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基础+特色+精英”三级体育课程体系。在基础层面,学校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保质保量进行授课,满足身体素质各异的学生的锻炼需求;在特色领域,学校将以匹克球为代表的新兴运动融入教学内容,开设特点鲜明的校本课程和社团,让对不同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获得深入了解和提高水平的机会。另外,学校还组建了以体育特长生为班底的篮球、足球、击剑、田径等多支专业运动队。
转型后的“加强版”体育课受到仲元中学师生好评。禤丽嫦说:“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素质是完成一切运动技能的基础;运动技能则是核心,让学生在学、练、赛中更有信心;团队协作是催化剂,一旦怀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生就更愿意刻苦锻炼来提升体能和技能。这三个要素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一个自我驱动的成长闭环。因此,体育课带给学生的正向反馈远不止于强身健体,更在于系统地培养了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与品格。”
在校园体育改革背景下,仲元中学积极响应号召、落实举措,希望培养更多不仅会读书,更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学生。
来源:中国体育报 作者:毛昀哲 编辑:刘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