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ᠮᠤᠡᠭᠭᠤᠯ ᠪᠠᠷᠯᠠᠯ
客服热线:0471-6515607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2:00 14:30-17:30 登录 / 注册
首页 > 民族体育 > 正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吹枪
2022-05-09 09:24:00

吹枪运动广泛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白苗支系聚居区,特别是董干镇的马林一带。吹枪运动在苗语里叫“盏炮”,其历史渊源与当地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体育志》《麻栗坡县地方志》《麻栗坡县体育志》《麻栗坡县民族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641.jpg

传说数百年前,马林地区还是一片原始森林,麻雀、老鼠等经常来糟蹋庄稼。一个叫罗咩平的贵州苗族人由于战乱,率家人迁入此处。因为当时该地人烟稀少,没有御害工具,鸟害横行,植蹋罗咩平家辛辛苦苦栽种的庄稼,使得罗咩平一家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罗咩平想尽一切办法,都难以消除鸟害。一天晚上,他在焦急中逐渐进入梦乡,在梦中他看到一根长管,从管口飞出一物,击中小鸟。第二天醒来,昨日的梦境历历在目,于是罗咩平带领家人到山中寻我梦中的长管,历时几天几夜,仍无法找到梦境中的长管。就在将要放弃时,他见到了一种草本植物“一通花”,他想能否用花的秆代替长管。他截下花秆,但不知如何使用。在休息的过程中,他见家人抽旱烟,并将烟渣通过烟杆顺势吹出。罗咩平得到启示,抬头见休息的地方有一种叫红果的植物种子,他摘下一粒放入通花秆,憋足气用力吹出,效果很好,他大喜,于是制作了很多支带回家,并取名为盏炮。但在以后的使用中,由于通花杆内不光滑和各种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对付鸟类效果不佳,他在生活中不断地摸索出用泥揉成圆丸代替植物的种子,用海竹节代替通花杆,这样改进后射击效果相当准确。吹枪运动就这样在这一带的苗族聚居区传开。

后来,有人在竹管下加了一根木料枪套做装饰,吹枪运动便一直流传至今。数百年来,中越边境一线的苗族同胞一直用这种古老的武器来守护庄稼,用其打鸟、打老鼠、打马蜂窝等。在每年的农历初二至初十董干镇举行花山节时,当地的各族同胞都要进行吹枪比赛,场面十分热闹。

641 (1).jpg

吹枪运动历经数百年发展,于1988年由麻栗坡县民族事务委员会、麻栗坡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挖掘整理,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正式推出吹枪运动项目,每年麻栗坡县的花山节各村委会都组织村民举行吹枪比赛。吹枪运动1990年开始在全州推广,同年作为表演项目首次在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比赛场上亮相。1992年,在文山州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吹枪运动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1993年,文山州举办的国际“三七”节上,吹枪运动作为表演项目登台,受到中外来宾的好评。1997年,云南省体育局群体处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组织了第一届全省吹枪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主要是在全省推广吹枪运动,学习吹枪竞赛规则。1998年,云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文山举行,吹枪运动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并拟定了吹枪竞赛规则。1999年,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吹枪被列入表演项目,第一次亮相京城。

传统吹枪的枪一般分竹、木两种,由枪管与枪套两部分组成,枪管用长约1.2米、内径1厘米的薄竹管做成。枪套用木料加工而成,用树皮将枪管和枪套捆绑在一起。击发时,将子弹塞入枪管内,用嘴对着枪管吹口,运动员利用吹气产生的压强差将子弾推出枪管,弹丸受力飞行击中目标。

在文山地区,还有一种简便的吹枪,就是没有枪套,只是一根用薄竹制成的枪管,吹射时,运动员握住枪管就行。类似于吹箭的枪管,子弾相同。

吹枪的子弹是用黏泥捏成的圆弹丸,黏泥要求不干不潮,刚好合适。子弹一定要圆,外缘大小应与枪内径大小相适宜,外稍干内湿,所以子弹一般要求现做,以保证弹丸内部的湿度。子弹圆是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和使气体对子弹的作用力均衡;保证子弹内部湿度、外稍干是为了子弹在飞行过程中不变形,内湿是为了使子弹打在靶纸上能尽量溅开,便于在靶纸上留下痕迹和占据较大靶纸面积,增加比赛环数。目前云南的吹枪比赛用靶纸、场地与射弩比赛所用的相同。而在云南省民族运动会的吹枪比赛中,传统吹枪器具已由制式吹箭器具代替。

吹枪是一项集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身且价值很高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吹枪之所以能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走向民族体育竞技赛场,主要是它具有良好的健身效用、较高的竞技价值、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是挑战自我极限、展示个人风采、彰显民族个性特点的一项运动。

欢迎关注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点击下载蒙享动,加入全民健身大家庭

来源:民族时报        编辑:刘可实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