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ᠮᠤᠡᠭᠭᠤᠯ ᠪᠠᠷᠯᠠᠯ
客服热线:0471-6515607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2:00 14:30-17:30 登录 / 注册
首页 > 民族体育 > 正文
更多比赛、更广普及——一位少数民族体育老师的“野心”
2020-12-08 14:48:00

创造更多比赛的机会,真正推广和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应该就是我最大的‘野心’。

新华社长沙12月7日电 更多比赛、更广普及——一位少数民族体育老师的“野心”

新华社记者周勉、袁汝婷

临近年底,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音体美教研组组长石海春有些着急。怀化市和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都将在2022年举办,距离进入市运动会正式备战只有几个月时间,但队员选拔还没有眉目。

对于地处湘黔桂边界、78%以上人口都是侗族的通道而言,4年一届的全国、全省和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几乎就是当地少数民族体育项目“露脸”的所有机会了。“绝大部分队员在中学时代都只有一次参赛机会,所以每次备战我们都要重新选拔、从零培养。”石海春解释。

第一中学共有学生3000多人,除去不适宜训练、参赛的高三和高二,还有近2000名学生。上一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校派出30人参赛,但进入新备战周期到目前为止,一个苗子都还没发现。

“如果不把器材拿出来,学生们连对项目的直观印象都没有。”石海春带记者走进器材室,但一些器材却无奈地被“藏”了起来——正式比赛使用的弩每把造价数万元,第一中学唯一的一把,被硬纸板和透明胶包裹得严严实实放在柜子里。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请工匠做几把“复刻版”以供平时练习使用。

在第一中学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打篮球、打羽毛球的学生,但玩蹴球、毽球、陀螺的一个都没有。石海春说,学校每学期都把四分之一的体育课时安排给传统体育项目,但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都是在每节课最后十来分钟进行。

此外,备战和推广似乎成了一对矛盾。因为很难从零基础的“小白”里选人参赛,老师们只能将目光投向体育生,而在这些学生里,实力强劲、有较多比赛机会的那一拨孩子又无法分心兼练传统项目。几年前有一个名叫刘诗琴的孩子,本来专攻400米,因为缺乏比赛机会,经验和信心都不足,但又有运动基础,老师们就让她练习板鞋竞速。刘诗琴最后不仅拿到全市冠军,还因此极大提升了自信,顺利考入自己心仪的中南民族大学。

提到刘诗琴的例子,石海春坦承这有些“功利”,但也实属无奈。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8年来,真正意义上的“吸粉”成功只发生过一次。那是一个叫余愿薇的小姑娘,尽管当时身高只有1米5,并且“之前从来没接触过任何体育项目”,却展现出惊人的球感。高一时,余愿薇主动加入了毽球队,拿到全省冠军后,运动潜能被激发的她又加入了体操队,并最终借助体育考入一本院校。

“民族体育项目不仅有它独有的魅力,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但如果不普及推广,就很容易淡掉、断掉。”石海春说,自己已经有了一些计划。首先,他打算把靖州、麻阳等周边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学校联合起来,开展“自娱自乐”的联谊赛,这样不仅能以赛代练,还能增加项目“曝光量”。其次,自己正在牵头成立一个全县体育老师参与的教练组,将制定出教学、训练和推广的长期方案,并带领大家下沉到乡镇农村,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最后,他还打算借助政府的力量,解决场地和器材的问题,并把已经毕业的老队员、社会人士请进校园,扩大师资力量。

“创造更多比赛的机会,真正推广和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应该就是我最大的‘野心’。”石海春说。

欢迎关注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 点击下载蒙享动,加入全民健身大家庭

来源:新华网        编辑:高月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