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ᠮᠤᠡᠭᠭᠤᠯ ᠪᠠᠷᠯᠠᠯ
客服热线:0471-6515607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2:00 14:30-17:30 登录 / 注册
首页 > 民族体育 > 正文
内蒙古筷子舞
2018-07-05 11:03:00

852e58fd752d49c49179c023e0b43f76.jpg

筷子舞发源于鄂尔多斯的高原,因舞者手执筷子敲击歌舞而得名,主要流传于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和伊旗等地,原属于民间自娱性质的舞蹈,据艺人们讲,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它来源于牧民的生活,牧民们放牧之余常吆喝着欢聚在一起,吃肉喝酒,说拉弹唱,兴至酣处,遂敲击碗筷以助兴,拿着筷子即兴敲打身体不同部位,并韵味十足地随节拍摇晃着身躯,肩、臂部自然舞动,积久成俗,筷子舞便这样形成了。后经艺人的不断改编,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富有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蹈。现代“筷子舞”的雏形可以追溯到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界的老前辈、鄂托克前旗的民间艺人那木吉拉旺楚克(已去世),他通过长期仔细地观察自然,深刻理解生活,在情绪高涨时,他就口里哼唱着优美的鄂尔多斯民歌,随手拣起沙竹,情不自禁地敲打着自己的手、肩、臂部,满怀激情地抒发着自己的内心感情。后来,经过鄂托克前旗民间艺人吉格登(已去世)的加工整理,在原舞蹈的基础上,编创了内容更加完整、丰富的《筷子舞》,1964年,吉格登表演的《筷子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受到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从此,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珍品引起了舞蹈艺术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1983年,乌审旗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巴德玛博采众家之长,对《筷子舞》又进行了再加工和创新,1984年她带着独舞《筷子舞》进京参加了全国调演,以明快的节奏、轻盈的舞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鄂尔多斯“筷子舞”蜚声海内外。 

aee2659977f14543a3e162a4d2713612.jpg

在鄂尔多斯,筷子舞原是婚礼、喜庆节日欢宴时,在用笛子、四胡、三弦、扬琴、蒙古筝等演奏鄂尔多斯民歌和人声伴奏下,由男艺人表演的单人舞蹈。舞者右手握筷,和着歌声,在跪、坐、立等姿态中,随着腿部的屈伸、身体的扭动,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间以击打地面,边打边舞,情绪激昂,节奏奔放,动作敏捷,干净利落。后来,人们觉得用零散的筷子舞动时容易散落,于是,专门把筷子的一端用小绳穿起来,又缀以红绸,遂成为精美的道具,可单手或双手持之表演,从而增强了表现力,遂广泛流传开来。 

筷子舞,节奏明快,舞步轻捷,造型端庄稳重,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和粗犷,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筷子舞作为鄂尔多斯人民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2008年,筷子舞先后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6b6880ac30846a388d0ee9d12559b77.jpg

面对当今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的冲击,“筷子舞”这一民间舞蹈艺术形式逐步向专业化、舞台化方向发展,构成“筷子舞”原生态的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原生态“筷子舞”的传承脉络已逐渐消失,特有的传统表演技巧已经有逐渐消失的危机,亟需采取保护措施加以保护传承。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君乔

footer